提到雷鋒,人們想到的仍然是他助人為樂的高尚品質(zhì);提到雷鋒,人們想到的仍然是他默默無聞的奉獻。有人做了好事,人們一定會說:“他真像雷鋒!”
2017年3月2號,辛苦一天的56路駕駛員劉紅梅下班返場,當車輛行駛到富安森活印象路口時,看到對面一輛15路車停在路邊,打著雙閃,好像有什么情況,公交一家親,互相幫助是應該的,劉紅梅忙把車靠邊停好,一路小跑到15路公交車一看究竟。15路公交車駕駛員朱平說:“有一位老人從農(nóng)村到城里住在兒子家,走親戚回來迷路,在15路不同的車上來來回回坐了好幾趟了,因找不到她印象中家門口的墻頭標志,也不敢下車。我這趟是末班車,我邊走邊問她,有沒有看到熟悉的建筑或者標志什么的,老人一直搖頭,反復說:“我家住在四季花都,這不是我家,我家門前有個墻頭。”此刻,老人的心里焦急萬分,孩子的聯(lián)系方式她不記得,家也找不到,這可怎么辦才好。
劉紅梅一看此景,決定帶上老人到四季花都小區(qū)看一下,如果老人能看到她熟悉的墻頭,那就知道家了。劉紅梅把老人攙扶到自己的車上,車開得很慢,走走停停,四季花都小區(qū)已經(jīng)過了,老人一路看過來也沒看到她熟悉的建筑,劉紅梅安慰老人,“老人家,別著急,等我把公交車到場區(qū)停好,我再開我自己的車幫你找家”。
老人下了公交車,又坐上了劉紅梅的私家車。當快到小區(qū)門口時,老人驚喜的發(fā)現(xiàn)了她印象中的墻頭,開心地說:“姑娘,到了到了,就是這兒,我看見了”。劉紅梅一看,還是四季花都呀,怎么剛才沒看到呢。原來這一來一回,老人看的方向不一樣,所有剛才沒有看到。
這下好了,終于為老人找到家,劉紅梅到四季花都小區(qū)保安室確定無疑后,找來了老人兒子的電話,聯(lián)系上老人的兒子,這才放心離去。
劉紅梅用行動詮釋了“學雷鋒不在某一天,而在身邊的每一件小事”。我們要學習雷鋒,每人都伸出一雙助人為樂的手,讓世界變成愛的樂園。